机床床身铸件浇注温度速度与浇筑过程
设计浇注系统时,首先考虑 使铸造膜受金属液的热辐射面积尽可能小,也就是 铸造膜在高温金属液的热辐射下产生的烧失较小,特别要防止浇注时金属液的飞溅或喷射造成的铸造膜局部烧失,因为局部烧失会发生漏气、垮砂,以致产生铸件缺肉、夹砂等缺陷。此外,应使浇注的金属液平稳,避免直接冲刷型腔壁或发生卷气涡流现象。
用V法铸造的型腔内外,要不停地保持正负压差,床身铸件在浇注过程中,当金属液充满型腔前,为了使未被金属液充填的部分始终占大气相通。一般需要在浇注系统中另设通气口,也就是 冒口,这样就可避免因压差减少或过分波动而造成垮砂、夹砂,甚至塌箱等缺陷。另外型腔中如果金属液充填过快,金属液中会夹气,使铸件产生气孔等缺陷。若浇冒口系统中设通气口,则气体从通气口排出,从而有助于避免上述缺陷。
大型机床床身铸件通气口应设在铸件型腔较高处,这样在整个浇注过程中可设有金属液的型腔部分与大气相通,始终保持大气压差。此外如果铸型有突起处,并且突起处的高度又低于铸型的较高处时,易被浇注时上升的金属液堵截,从而隔断与大气的通道,有造成垮箱的危险。遇到这种情况,也应该在突起顶部设置气道,通气口的断面积,一般应大于或等于内浇口总面积的一半。为了防止铸件出现气孔,通气口的厚度应该是 该处壁厚的2/3左右。
V法铸造机床床身,铸造膜的吸模或成型是 技术关键。吸模成型是 指铸造膜均匀平整地、无皱褶地密封贴在模型表面上。成型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及铸件表面的光洁度。吸膜前将铸造膜加热烧软,一方面对于凹凸型及复杂的铸件能均匀的吸模成型。烘软的铸造膜还能防止吸模后残留在模型上的条褶。
浇注温度与速度
床身的浇注温度一般控制在1350-1380之间比普通砂型的温度稍高。一方面为了防止由于铸造膜燃烧时产生的气体使铸件产生气孔或小孔。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皮下气孔生成,不要认为V法铸型金属液流动阻力小,冷凝得慢,浇注温度稍低一些,本人以为这是 错误的,只有浇注温度提高了,铸造膜的浇失速度提高,气孔相应减少还可以缩短浇注时间,使金属液尽快充满型腔防止出现塌箱现象。
在浇注过程中,并非 型腔内所有的铸造膜立即消失,只有金属液直接接触的区域以及毗邻的区域才能消失。为使砂型强度在铸造膜气孔消失短时间内金属液到达维持密封作用,应尽可能缩短浇注时间并且不断流。为了加快浇注速度,可有效增大内浇道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