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直在创造新工具在探索怎样把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抽离出来,曾经的设想在一步步实现。我们走进汽车生产车间,只见各种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行;我们走进各大卖场,也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清扫机器人、自动智能家居用品。那些只能在科幻小说和电影里看到的机器人,如今正从银幕中走出来,切切实实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2013年,我国工业用机器人购买量再上新台阶,超过3.6万台,首次并且以“大比分”超过素有“机器人王国”之称的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购买国。面对如此巨大的美食,国外主流机器人厂商个个眈眈逐逐、垂涎三尺。2006年,瑞士abb公司将机器人业务全球总部迁至上海,同时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2013年,日本安川在常州的机器人工厂投产,达产后年产能达12000台。根据报告,包括abb公司和安川公司在内,日本发那科、德国库卡等4家巨头目前已占据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70%.
在外狼入侵抢夺市场的严峻形式下,我们国内机器人企业怎样抵抗才能避免饿死的惨状,怎样能更快速的打开市场。从行业专利分析的角度、从市场宣传角度,我们探寻我国工业机器人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策略。
加大国内品牌知名度形成狼群阵营
从2013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售情况看,跨国公司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全年销量达2.7万台,占总销售量的74%.相比之下,国产品牌尚处于成长阶段,秦川发展、沈阳新松等国内机器人先行者,其销量相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还微不足道。此时,我们要注重国产品牌的宣传力度与曝光度,为国产品牌的发展铺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慧聪工业机器人网于2014年8月5日举行的最优质机器人评选活动,着手于细分领域,以产品为核心,致力于推举出工业机器人兼具市场价值、消费者口碑和网络曝光度为一体的优质产品,同时,此次评选将以全新思维模式为企业打造一个实现产品推广及线上交易的首选平台,着力打造国产品牌,重捧国货。当外狼入侵,我们提举出有实力有经验的成功者组成狼群,以勇猛的狼群逐之。
重视专利申请策略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光电技术发明审查部部长崔伯雄说:“工业机器人传统强国在抢占中国等新兴市场时,均非常重视借助专利布局提高竞争力,实现市场和技术的双重垄断。”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及欧美的各大工业机器人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加快了在中国的专利布局步伐,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国外申请人在中国共申请专利7080件,主要来自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更有甚者,上世纪90年代后,国外申请人的申请数量总体上超过中国申请人,这一局面到2003年才得以改变。
鉴于我国还处在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初期阶段,国内有关工业机器人的专利诉讼还没有出现。“但是,从美国专利诉讼的经验来看,一旦市场竞争激烈,各方都有可能用专利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崔伯雄分析说。为此,中国企业应重视专利申请策略,加强国内外专利布局,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市场。
攻克核心技术迎头赶上
市场的热捧难掩国内企业的尴尬。从2013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售情况看,跨国公司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全年销量达2.7万台,占总销售量的74%.相比之下,国产品牌尚处于成长阶段,秦川发展、沈阳新松等国内机器人先行者,其销量相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还微不足道,产品主要应用于性能要求低的领域,附加值相对较低。
专家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机器人核心技术缺失。据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包括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等4个部分,这4部分分别占总成本的22%、24%、36%、12%.“而伺服电机和减速器很大一部分还得从国外进口,这影响了我国机器人的价格竞争能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副主任曲淑君说。
报告称,在减速器和伺服电机方面,国内企业与国际巨头相差巨大。以RV减速器为例,中国申请人申请的专利仅26件,且有效专利只有13件,发明专利只有2件;国外申请人在华申请了专利47件,其中有效的26件全部是发明专利。而且,我国企业申请的专利都不属于核心技术。
“日本企业在减速器和控制领域的主流技术方面布局非常完善,对关键技术的掌握占据绝对优势,在同一个技术方向上为竞争对手留下的发展空间有限。”曲淑君分析说,这种情况对我国相关领域产生了非常大的威胁。一是对于各个关键技术的专利布局,中国企业难以加入关键技术研发的队伍,难以全面提高自身的技术力量;二是中国很多企业技术实力较为薄弱,大部分企业可能成为日本企业的代工工厂,影响中国企业将更多的利润用于科研创新。
面对这种威胁如何突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机械发明审查部二处处长徐晓明表达了看法。她和她的团队对比研究了减速器领域的两家龙头企业——谐波传动公司、纳博特斯克公司,发现这两家企业最大的共同之处在于:一是对于所有关键技术进行有效专利布局,二是采取核心专利与大量外围专利协作,即以核心专利作为基础,以大量外围专利作为补充,避免规避。“这给我们很大启发,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当年日本逆袭美国的专利网战略模式,增加外围专利的申请量,包围核心技术,谋求以专利技术交换赢得一定的技术市场,从而积蓄技术能力,开展核心专利技术的研发,最终获得核心竞争力。”徐晓明说。
我们坚信国产机器人的春天必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