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招商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技术应用 » 正文

自动化企业纷至沓来发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08  作者:本站
核心提示:制造业作为我国第二产业,同时又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被认为是提高我国工业化水平的关键。世界经济变化日新月异,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传统

  制造业作为我国第二产业,同时又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被认为是提高我国工业化水平的关键。世界经济变化日新月异,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与产业结构日趋落后,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则成为了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制造企业信息化简称制造业信息化,它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从而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以此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技术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进而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自动化技术作为推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技术,近年来在市场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众多自动化企业深知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紧紧抓住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发展融合的大趋势,不断研发、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及解决方案,为助力制造业信息化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着积极的带头作用。

  制造业信息化改革是必然更是迫在眉睫

  今天,制造业发展已经被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世界范围的发展潮流来看,信息化是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就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像美国、德国和日本等一些主要国家,目前都在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以维持自己在世界分工中的有利地位,信息化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之间竞争的有力手段。

  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首当其冲,其规模和总量曾经号称世界第一。可以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它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实力影响巨大。我国传统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尤为凸显: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生产经营规模小,产业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也使我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低端产品和伪造产品的生产者,以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和碳排放国,并正在为环境污染和国际社会对中国产品安全性的不信任付出高昂代价。

  这一系列问题,让人们清楚的认识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我国制造业要想转型升级,就顺应国际大趋势,朝着全球化、精益化、专业化、服务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和服务性制造,两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唯一途径。这是一条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综上所述,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发展是既受国际环境影响制造业自身发展的规律作用;也是我国战略发展目标所决定新型工业道路的要求。发展制造业,要顺应潮流,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提高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才能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唯有通过制造业信息化才能使我国的制造业脱离“夕阳产业”的命运,用两化融合的深度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保持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信息化与自动化融合推动制造业信息化发展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达国家制造业信息化逐渐成熟,企业应用十分普及。尽管我国制造业信息化20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对国外依然存在着技术落后、应用范围小、普及不广泛等问题。突破前沿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提升创新能力,成为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融合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虽然已经采用了较新的自动化技术,工业的自动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并无明显劣势。但由于综合自动化水平较低,综合生产指标控制方式以人工为主,导致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综合竞争力弱。因此,我国制造业企业亟需一种更大型的系统,统一的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将两化融合向深度与广度推进,加快制造业的信息化。

  众所周知,自动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及组成部分。工业控制自动化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从下往上依次是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其核心部分是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工业信息化的三个层次为监控软件、过程控制层;资源管理决策层等等。综上可知,工业企业的自动化是工业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如果说工业企业还没有实现自动化生产,那么,要想实现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就无从谈起。所以,制造业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也必将依托于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有关专家认为,自动化必须与信息化结合才能够发挥最大功效,否则单纯的自动化是没有意义的。在自动化发展过程中,与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必须互相融合。

  从发展历程来看,过去的自动化所针对的研究对象是生产线上装备的检测装置、执行机构、控制系统等,从本质上讲这些也是信息化的内容,而对象是装备。目前企业信息化是以计算机、通讯等信息技术为手段,企业管理与生产管理为对象,着眼点在管理的信息化上,如用于企业管理的ERP,用于生产过程管理的MES.受信息化影响,自动化技术的内涵也已经发生了变化,面向的对象不完全停留在装备上,已经延伸到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中,开始向上层信息化延伸,向下层集成化发展。

  于是,传统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加速了融合进程。这一方面体现在信息技术快速进入工厂自动化系统的各个层面,改变了自动化系统长期以来不能与信息技术同步增长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传统工业控制层与IT信息管理层的互联互通,集成融合。近几年来,现代自动化的发展呈现出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趋势,很多自动化企业也通过信息化与自动化融合的理念推出了很多解决方案与产品。从这些产品、解决方案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成果,我们可以看出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已经有效地加快了制造业走向信息化的步伐。

  自动化企业纷至沓来发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信息化的契机,使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进一步的深化。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工业自动化企业纷至沓来,将他们信息技术用于企业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销售的全过程,以提高企业在“全球化”的形势下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帮助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

  一些善于抓住市场脉搏的自动化领军者,将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公共数据库、局域网、互联网、无线技术等渗透到控制系统,使控制系统扁平化,实现了跨平台,跨地区的控制,发展出了自己的信息化自动化理念。如西门子公司全集成自动化TIA的自动化新理念,Schneider公司推出的“协同自动化Collaborate Automation”,“透明就绪Transparent Ready”,“Unity自动化平台”新概念;以及Rockwell提出的全集成的EtherNet/IP等。

  基于这些理念的影响下,在当今自动化领域内,很多自动化企业已经通过信息化的自动化技术帮助制造业企业实现了信息化升级。他们在现场层,包括现场仪表与DCS、PLC、FCS、HMI等;过程控制层,包括优化控制、先进过程控制(APC)、人工智能、生产调度、MES等;ERP层等都已经推出了助力信息化的产品、系统及解决方案。通过信息的无缝集成、过程优化和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缩短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改进服务和改善环境,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目前,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呈现了两种趋势,一种是数控技术在离散制造业广泛应用。2012年,很多自动化企业关注到了离散制造业的发展,在此领域推出了新产品、新功能及解决方案。如ABB于今年2月就推出新款功率因数控制器RVT,用于功率因数改善,提高供电系统传输效率;3月,台达最新推出高性能、高速度、高精度的CNC系列数控系统;4月,西门子在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推出Sinumerik数控系统新功能,添加了多任务处理功能,提高机床的工作表现性能。

  管控一体化则成为了流程制造业的信息化趋势。在自动化厂商比较关注的流程制造业,各大工业自动化产品的供应商早已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如施耐德公司的透明工厂、ABB公司的Industrial IT、GE Fanuc公司智能化生产管理(IPM)、西门子公司的全集成自动化(TIA)、罗克韦尔公司的电子化制造(e-Manufacturing)、横河电机公司的企业技术解决方案(ETS、e-RM)、Emerson公司的Plant Web系统、Honeywell公司的Experion PKS系统等,都是自动化企业实现制造业管控一体化的典范方案。

  今年,第一季度刚刚结束,就已经有很多自动化企业推出了助力信息化的系统、方案、产品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如霍尼韦尔在2月推出的PlantCruise by Experion控制系统是中小型企业过程、资产和业务管理的理想平台,确保品质、可靠性,提高利润和生产力。3月,罗克韦尔自动化推出最新一代PlantPAx过程自动化系统,新增了高可用性、设备集成与资产管理、高效设计、批次和顺序控制以及高效运行等特性。同在3月,西门子同步发布的全新工厂管理软件COMOS 10和SIMATIC PCS 7 V8.0,既达成了流程设计与自动化系统的有效集成,又贯通了工厂设计和运营管理,从工艺设计、基础设计、详细设计到安装调试、运营维护和升级改造,实现了过程工业的一体化工程设计和一体化运营。

  综合以上的自动化企业推出的产品、系统和解决方案,我们不难看出,从理念到产品,再到系统和解决方案,自动化供应商们已经将制造业信息化产品、服务、解决方案应用的更广泛、更细致,也更完善。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自动化企业们还将会推出更多、更完美的软、硬件产品及服务,助理制造业发展,并定会以更先进的技术有效地推动制造业信息化大发展。

0
 
 
[ 新闻中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中心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保存本站桌面快捷方式 ↓   
百度 搜狗 有道 好搜 必应 雅虎 中国搜索 中搜综合 宜搜
会刊 5G展会之星 3G网站专家 中国自动化网 自动化设备网 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易达自动化设备 易达自动化淘宝店 易达自动化阿里店
中山坚美拉弯加工 中山新永丰铜铝业 中山市荣美线切割 昌达输送机 中山佳能电热电器 中山傅氏起重搬运 万邦企业管理咨询 蛋挞大王 坦洲坚美铝材门窗
坦洲镇展图拉弯厂 中山群协机械设备 驭龙输送机械配件 康瑞智能化科技 中山永信铝业公司 圣狮龙狮武术团 中山碧居智能装备 广东科舰知识产权 亚力菲自动化设备
伊特莱健康家居 行者法务机构 中山科创专利代理 中山市鑫发五金 奇异世界收藏品 诚信机械工程部 中山新创意五金 中山益盛精工制造
 
网站首页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19044893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