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招商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机器换人成东莞产业升级大趋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18  作者:本站
核心提示:在东莞,机器换人其实早就开始了。大朗从2008年起掀起的数控织机潮就是其中典型。2009年底,大朗数控织机不足一万台,经过几年的推广,如今数控织机使用量已超过4万台,共节省人

  在东莞,“机器换人”其实早就开始了。大朗从2008年起掀起的数控织机潮就是其中典型。2009年底,大朗数控织机不足一万台,经过几年的推广,如今数控织机使用量已超过4万台,共节省人力20万人。

  租赁经济是东莞基层村组发展一个较为普遍的模式。就在东莞机器换人如火如荼地吹响号角之时,基层却在担忧:如果企业都用机器把人换走了,村组社区的房子租给谁住?对此,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表示,机器换人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其中并不意味着企业大规模减员,甚至还会催生新的就业创富机会,成为基层经济转型的一个机遇。更重要的是,单靠廉价劳动力和吃租分享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机器换人与村组经济转型都时不我待,其中或许会有阵痛,但脚步一刻也不能迟疑。

  罗百辉明确指出,机器换人是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机器换人将促进产业升级和人的升级,从而推动东莞整个城市的升级。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伴生的社会问题需要未雨绸缪。政府在大力推动机器换人的同时,还要运用好和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激发基层创新、创业、创富的激情,破除路径依赖,助推东莞成功转型升级。

  人机的升级

  机器换人不仅可以解放更多劳动力,还可以创造更多新的、附加值更高的岗位,如机器维修、研发、销售、培训等,这将促进东莞产业和工人同步升级。

  38岁的陕西汉子戴朝智,看护着一人多高的自动包装机,机械手臂灵巧地将一摞重达几十斤的瓷砖打包,由码垛打托机器人垒起来,工友开动叉车将其运走偌大的车间里只有不到20名工人在看管机器。

  东莞唯美陶瓷制造车间里,这样的一幕近日被媒体广泛报道。不久前,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曾在此做机器换人专题调研。

  这样的现代化工厂,与我国制造业留给人们的刻板印象似乎毫无关系。在东莞大多数工厂里,通常能见到成百上千名工人在流水线上埋头苦干。唯美陶瓷制造车间里,也曾经人满为患,两三百工人在车间里人工磨边抛光、捡砖打托。

  变化发生在戴朝智被当做重劳力招进的2007年。当时,唯美陶瓷董事长黄建平出国考察后,从国外购买自动化设备,前前后后花了2亿多元,阶段性完成机器换人的生产转型,节约用工2200人。

  推行自动化的时候,工人中存在不同的声音,有的担心文化低学不会,有的怕被机器取代了。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明确传达了厂里的意思:愿干体力活,有新厂和生产线可以安排岗位;愿意转型看机器,可以到唯美学校学习,简单、包会。唯美东莞厂区机器换人,做到了减员不裁员。

  戴朝智和几个年轻的工友一起决定学操作机器。培训人员把操作规则都编成口诀,让他们熟读并实践,还不忘贴在机器上以供忘记时一看就会,出现问题按铃报告。

  戴朝智清楚地感受到,转型后的工作轻松、体面:月薪从原来的3000多元涨到现在4000多元,加把劲还能上到5000元。新成长起来的产业工人,成了机器换人过程中最直接的受益者。

  戴朝智的经历,只是东莞机器换人大潮中的一个缩影。机器换人直接带来的是城市人口素质的一次大提升。

  机器设定一个程序,调节、维修等,也都是要人的。这些新岗位劳动者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文化知识,简而言之,就是把简单加工型的劳动者,变成技能技术型人才,即高端蓝领,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厚街当前正在积极推进机器换人,该镇党委书记万卓培表示,以产业发展规律来看,使用新机器、新技术时,直接操作工人会减少,但研发、销售、服务、培训部门的就业机会就会增加,对东莞而言,实现了产业升级与人的升级同步。随着人的升级,收入的增加,也会为当地消费作出更多贡献,对社会的转型升级发挥良性促进作用。

  催生新业态

  大朗推广数控织机过程中,从事数控织机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的企业或机构等形成了数控织机一条街,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在东莞,机器换人其实早就开始了。大朗从2008年起掀起的数控织机潮就是其中典型。2009年底,大朗数控织机不足一万台,经过几年的推广,如今数控织机使用量已超过4万台,共节省人力20万人。

  大朗镇的繁荣并没有因此有丝毫减退。一般来说,一台数控织机能顶6-8个人,一开始我们也担心:换人会不会使房租减少?要知道,巷头村80%的集体收入来自于物业出租。后来才发现,这个担心是多余的,你看看外面的商铺,哪一个是空的。素有天下毛织第一村的巷头社区居委会里,负责企业工厂的村委委员陈暖根说。

  巷头居委会门外的大街上,两排商铺前车水马龙。今年41岁的刘传富租了其中的一间商铺。以前用人工手摇机拉拉扯扯,一天只能生产四五件,现在一个人就可以看6-8台机,一天下来可以生产200多件,而且还没以前那么累。从工人变成老板的刘传富说。

  2002年,刘传富从安徽到大朗巷头村,从杂工做起,十年间做到了工厂一个部门主管,工资也从每月450元涨到了6000元。这时,工厂里已经开始用数控织机,换下来的人,大多进入缝盘、后整等工序,这些工序正缺人手。

  还有不少比刘传富更老资格的工友们,纷纷离厂单干:他们往往三五个人,凑点钱,买下十几台数控织机,租一个铺位,接大厂的订单做毛织加工。

  发不了大财,但自己当老板,总比给别人打工强。2012年,动了心思的刘传富拿打工攒的十几万块钱和亲朋好友的借款,买了几台数控织机。亲朋好友全上阵,一年多下来,他的这个小作坊一年的人均收入比打工时翻了一番。现在买机器按揭的尾款差不多要还完了,之后就是净赚的了。刘传富盘算着在东莞买一套房子安家,他很庆幸这些数控织机让他创业。

  值得一提的是,数控织机热也催生了另一种产业。驱车徜徉在平坦宽阔的银朗大道,道路两旁琳琅满目、鳞次栉比的数控织机大招牌依然分外抢眼,这里已成为华南地区数控织机的集散地。

  跻身其中的金龙公司总经理周齐说,高峰期时这里有一百多家从事数控织机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的企业或机构,大朗银朗路数控织机一条街应运而生,短短几年就造就了数十名百万富翁。金龙在2012年在华南地区的收入超过一个亿,其中多数来自大朗。

  大朗巷头的故事,印证了机器换人给基层经济带来了更大的活力。事实上,租赁经济绝不是东莞村组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凤岗镇雁田早在1988年就成立公司进行投资,近年来甚至走出东莞开展了多元化的投资业务。中堂镇潢涌走的则是一条自办企业之路,发达的集体经济造就了中国造纸名村之名。雁田和潢涌在发展过程中,从来不抗拒技术的升级,也不依赖人的数量的扩张,它们的繁荣和发展却从未中断。

  机器换人不可能一蹴而就

  机器不可能完全代替人,东莞机器换人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按照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大朗毛织行业已全部完成第一阶段的机器换人。而在周齐眼中,如果说毛纺自动化分三步走,现在大朗只走出第一步。

  整个毛纺制造环节主要分为织片、缝盘、后整三大工序,后两个环节均未能完成自动化。数控织机只解决了织片环节自动化,即将原料织成一片片的材料。以往,织片需要9个工人,那么缝盘就得3个工人,后整再配2个,而现在,织片、缝盘和后整的工人配比是1:3:2.

  目前,大朗缝盘工人的月工资已经涨到了6000元,刘传富原先所在的工厂晶晖针织有限公司老板陈伟光,有时不得不花两百到三百一天的工资,请刘传富等人帮忙找临时工。一次,为赶货期,他甚至开出了一万五的月薪来招缝盘工人。

  周齐认为,织片、缝盘、后整、质检、包装等多个环节,都可以实现智能工厂或无人车间运作,特别是缝盘很有希望机器换人。但目前,全自动的缝盘的机器仍旧太贵且效果不理想,得不到客户认可。

  缝盘机也正在等待着一场国内的技术革命。周齐说。曾经,大朗的数控织机就得益于数控织机的国产化。在2004年后,便宜好用的国产数控织机开始大行其道。这之前,数控织机被德国和日本垄断,一台机器需要二三十万元,企业根本无力承担。

  问题是从2004年国产化以来到现在,数控织机推广都用了10年,再到整个流水线全自动化,那该多久啊!周齐感叹。

  机器换人不可能一蹴而就,机器也不可能完全代替人。比如我们引进了一个项目,叫黄金装备生产基地,一台机器,可以代替十几个人,但最后一个环节还是要人去做。万卓培说。

  东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机器换人并非涉及全部企业、所有工序,有不少环节是机器做不了的。东莞还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他们是就业的蓄水池,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机器换人还很遥远,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是一个长期过程。

  转型升级的信心

  机器换人无疑增强了企业扎根东莞就地转型升级的信心,为基层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其实,比起机器换人可能带来的工人减少,基层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让企业扎根东莞,就地转型升级。随着劳动力廉价时代的结束,东莞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要么搬迁内地甚至柬埔寨、缅甸,要么转型升级,例如自动化技术。周齐说。

  在大朗毛纺机械行业打拼了十几年的周齐亲眼见证了毛纺产业转移:新世纪之初,民工荒在珠三角首次出现。一些港台大厂开始往周边省份布局,有的内地老板也开始将分厂开回家乡。一开始还只是广西、江西、湖南,算是500公里左右,三四个小时的生活圈内,到了2008年后,就开始转移到1000公里以外的湖北、安徽、河南等地了。

  今年6月,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市机器换人行动计划。在外界看来,东莞此举将大大增加企业扎根东莞的信心。现在不是留不留得住人的问题,而是如何让企业扎根东莞发展的问题。

  几年前,工人一个月连加班才2000多元,现在不加班一般普工起薪都到了3300元左右。每年春节后,陈伟光最头疼的就是听到工人跟他讨价还价:加300就回来!近三年来,他为此支付工人工资几乎每年上涨百分之十几,说到这里,陈伟光愁眉苦脸。现在,类似毛纺行业已经陷入工人青黄不接,年纪大的工人在缝盘时眼花手慢,而90后并不愿意进入这一行当。

  唯美陶瓷相关人士则感到很庆幸,他们早就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现在,一些劳动强度高的岗位,工资开到七八千多都鲜有年轻人愿意做,但这一招工难题并没有给唯美造成太大的困扰。

  有些产业,如果再不上机器的话,你说还有什么竞争优势?你除了提高人工工资,还有什么手段能吸引人家过来?面对市场消费的多元化发展,设计上很复杂,工艺上也很复杂,用人做不了的时候,就要用机器去做。万卓培说。

  周齐说得更为直接:不管你习不习惯、愿不愿意,随着自动化设备价格下降,人工成本上升,二者总会让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机器换人,这是历史潮流。他伸出双手,将一手往下压,一手夸张地往上抬高。

  学者们也早就看出了这一点。你不要抱怨工人难招,中国工人已经被廉价地使用了这么多年,现在只不过是人口红利宣告结束。近日,在莞商学院一周年论坛上,独立经济学家金岩石告诫台下企业家,在高速发展了30多年后,有些趋势企业必须学会接受。

  他认为,流动人口大量集中于制造加工、餐饮服务等附加值较低的产业末端,无法成为未来东莞大城市人口集聚的主干。城市化需要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比例过低,又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新一轮工业化。因此,有必要使换下来的工人加速成长为知识型生产者,奠定大城市人口基石,让机器换人成为倒逼东莞产业和社会转型的一个契机。

  机器换人配套政策

  机器换人过程中,政府还应运用好和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激发基层创新、创业、创富的激情,破除路径依赖,助推东莞成功转型升级。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认为,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机器换人的担忧,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对租赁经济的路径依赖。发达的村组经济,曾是东莞最耀眼的名片。但辉煌的过去,形成的路径依赖,成为东莞村组经济转型升级的思维障碍。事实上,早在东莞吹响机器换人的号角之前,人口红利已经在逐步丧失,租赁经济早已难以为继。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东莞已经尝过了租赁经济带来的苦头,村组经济转型早已时不我待。

  今年6月5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机器换人后,工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随着工人的减少,可能对一些村组和村民的租赁收入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属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阵痛。长痛不如短痛,我们既不能因为有阵痛就停滞不前,同时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舒缓阵痛。

  罗百辉指出,机器换人是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机器换人将促进产业升级和人的升级,从而推动东莞整个城市的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基层也将享受到东莞转型升级带来的红利,而不仅仅是已然式微的人口红利了。在这个过程中,伴生的社会问题需要未雨绸缪。政府在大力推动机器换人的同时,还要运用好和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激发基层创新、创业、创富的激情,破除路径依赖,助推东莞成功转型升级。

0
 
 
[ 新闻中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中心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保存本站桌面快捷方式 ↓   
百度 搜狗 有道 好搜 必应 雅虎 中国搜索 中搜综合 宜搜
会刊 5G展会之星 3G网站专家 中国自动化网 自动化设备网 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易达自动化设备 易达自动化淘宝店 易达自动化阿里店
中山坚美拉弯加工 中山新永丰铜铝业 中山市荣美线切割 昌达输送机 中山佳能电热电器 中山傅氏起重搬运 万邦企业管理咨询 蛋挞大王 坦洲坚美铝材门窗
坦洲镇展图拉弯厂 中山群协机械设备 驭龙输送机械配件 康瑞智能化科技 中山永信铝业公司 圣狮龙狮武术团 中山碧居智能装备 广东科舰知识产权 亚力菲自动化设备
伊特莱健康家居 行者法务机构 中山科创专利代理 中山市鑫发五金 奇异世界收藏品 诚信机械工程部 中山新创意五金 中山益盛精工制造
 
网站首页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19044893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