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经济增长引擎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耗能多、效率低、污染重的不利局面下,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线将面临由人工向机器自动化的改革。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不再廉价,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线将面临由人工向机器自动化的改革。同时,在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大背景下,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一定的回落,有大量的陈旧生产设备需要淘汰,大量的闲置车间和工厂需要关闭。政策思路有望从侧重淘汰一批转变为消化一批。因此,未来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将指向对原有生产线的改造升级,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线代替之前的人工生产线,就如同80年代的美国将计算机技术引入钢铁、汽车工业的生产线,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人工成本的节约,将使中国传统制造业商品在全球贸易中保持优势竞争地位。
从中长期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已经迫在眉睫,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将是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判断,以自动化和智能化代替原有的手工劳动是制造业转型的首要任务,这一转变将从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出口贸易两个方面继续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在传统经济增长引擎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耗能多、效率低、污染重的不利局面下,我国经济大概率将难以继续维持高速、健康的发展。能源安全和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成为政府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中所必须面对的国家战略性问题。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节能减排情况不理想,前3年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累计下降2%,仅完成5年总任务的20%,部分地区总体进度滞后。因此,如果国家要继续严格执行十二五规划的目标,那么在仅剩的一年半的时间里,工业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必将进一步加码。另外,国家最高层领导对于这一问题的态度也充分体现了,目前情况下国家对于节能减排,也就是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承载能力问题的高度重视。我们判断,制造业节能减排,将成为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和升级的首要前提条件。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转型阶段,由低端制造业大国向高端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而在此过程中,制造业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的改造升级将很可能成为国家首先推动的部分。而与此同时,国家最高层面对于能源安全和环境承载能力的高度重视,将使制造业节能减排成为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和升级的首要前提条件。因此我们看好自动化、智能化、节能化设备生产商在中国制造业转型过程中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