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参加2014北京国际工业智能及自动化展览会的专家向媒体表示,短期内资企业实现机器人领域的关键部件研发存在原材料、理念等基础性问题,三到五年内想实现自主化完全替代的可能性不大。
国内现阶段更应该去关注机器人的集成服务的工作,而在本体和零部件领域,短期超越外资企业的可能性不大。以齿轮机为例,原材料所涉及钢的基础元素配比很难掌握,钢材需要高精度、高硬等特性;齿轮箱设计理念也需要变化,如何将精度磨损率降到最低是现在齿轮需要改变的;基于这两者的基础上,单位体积在功能实现后的小型化也需要去考虑。
他表示,这些基础技术国外在研发阶段进行了高额投入,完成突破并非朝夕之功,机器人关键部件内资企业短期内通过投资可能生产类似产品,但不可能出现完全的替代品,在经济规律上讲也不对。
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宋晓刚也在同期举行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大会上发表演讲时对未来方向机重点发展领域方面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机器人领域要加强基础技术、机器人结构设计、基础材料、机器人操作系统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