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招商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寒流来袭,中国制造的升级之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16  作者:本站
核心提示: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制造以“Made In China”的标志走到了世界的前沿,成为国人骄傲,而这个冬天,却是寒流来袭。年关将近,一些制造业大省接连传来了工厂倒闭的消息:诺基亚将关闭北京和东莞工厂,东莞和苏州两地数家万人制造企业破产倒闭,温州的传统制造业每天都有企业在消亡……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日前撰文指出,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

  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制造以“Made In China”的标志走到了世界的前沿,成为国人骄傲,而这个冬天,却是寒流来袭。

  年关将近,一些制造业大省接连传来了工厂倒闭的消息:诺基亚将关闭北京和东莞工厂,东莞和苏州两地数家万人制造企业破产倒闭,温州的传统制造业每天都有企业在消亡……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日前撰文指出,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制造”正在遭遇着空前的危机。中国正经历制造产业空心化,鞋子、打火机等引以为傲的产业正在失去光环。需求要素再不改变,中国制造过不了几年将会消失。未来的中国制造,其内涵应更多体现的将是品牌和创新。

  制造业倒闭潮愈演愈烈

  1月10日,有消息称,微软计划春节前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该工厂近期正加快速度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同时,位于北京的微软诺基亚工厂也将同步关停。

  把时间拉回到2014年12月,先是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宣布倒闭,随后联建的兄弟公司,位于东莞的万事达公司和联胜公司相继倒闭。

  据了解,联建科技曾是苹果手机屏幕供应商,后来与小米也有过几年合作,辉煌时有员工两万多人,2014年业务则每况愈下,至倒闭前还有3000多名员工。万事达公司和联胜公司两家工厂倒闭时共拥有员工7000人。

  在联建科技宣布倒闭之际,同样位于苏州的诺基亚手机零部件供应商闳晖科技也宣布关门停产,并遣散了大部分员工。闳晖科技主要生产各种手机按键、镁合金手机外壳、汽车音响及其他塑胶零件等,该公司最多时有一万多员工。

  继联胜、万事达、联建之后,手机零件制造商东莞市奥思睿德世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老板欠债1.35亿元跑路,400员工失业。另外,还有东莞一家做杂牌手机的制造企业兆信通讯因资金链断裂倒闭,1000多名员工失业,董事长高民自杀。

  媒体报道称,东莞联胜拖欠供应商2个多月货款共计1.2亿元。东莞奥思睿德老板跑路时欠供货商6000万元货款。兆信通讯董事长甚至在绝命书中直言,兆信的倒闭将导致几家供应商倾家荡产。

  业内人士估计,春节前东莞至少还有上百家大型工厂倒闭或停产。

  面临制造危机的不仅仅是制造业密集的苏州、东莞,还有被称为制造业之都,以生产制造眼镜、鞋子、打火机闻名世界的温州。

  温州现在正在经历着制造产业空心化,鞋子、打火机等引以为傲的产业正在失去光环。往年,温州的鞋厂春节只放一周假,而今年,很多鞋厂距春节前一个月就放假了。小的鞋厂生产线全部停工,大的鞋厂只开通一条生产线维持。

  打火机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受经济环境影响,国外订单减少,国内人工、材料、土地成本逐年上升,企业利润越来越薄,打火机生意越来越难做……去年是温州制造业艰难的一年,制造业利润薄,转投房地产又遭遇地产危机,温州制造业的日子正越来越难。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曾是国人的骄傲。凭借成本低廉等优势,中国曾一度吸引了不少外商投资中国制造业,人口红利也曾一度支撑了中国经济发展。风云变幻,现在,“中国制造”正在遭遇着空前的危机,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中国制造业的前景表示悲观。

  有观点指出,如果中央政府不及时调整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恐将酿成制造业全线崩溃的悲剧,届时不但会重创经济,大规模的失业潮还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冲击。

  危机背后:供需剧变 大而不强

  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企业扎堆,生产水平、制造规模良莠不齐,根据市场优胜汰法则,每年有数十家企业倒闭也不算新鲜事。但此次各制造大省接连出现的企业倒闭却有别于以往,此次企业倒闭的原因值得深思。或许其中也有其他一些成分,当下正值全新科技革命的阶段,有不少企业顺势而行,利用了当下最热门的3D打印技术和机器人,互联网+,打造了“智能工厂”,从而生存了下来,那些不顺应时势的企业,当然也就成了替罪羊。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撰文指出,市场是在不断的供给与需求的循环中发展,对制造业也是如此。从供给角度来讲,支撑制造业发展的是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从需求角度来讲,支撑制造业发展的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拉动。现在制造业出现危机,很大情况就是供给与需求发生了变化。

  文章指出,从供给方面看,首先是劳动供给出现不足,如今中国劳动力人口已不能与前几年相比。目前中国劳动力人口正呈现出缩减趋势,15—59岁人口从2011年至2012年缩水66万到9.45亿人,而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到2014年已从2011年顶点下降了560万。

  劳动力人口下降,就会影响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不足,用工成本就会上升,用工成本高已成为了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很大原因。

  从需求方面看,中国过去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了严重的投资比例过高问题。据统计,2012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6.1%,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3.8%。投资刺激了需求,也刺激了制造业的发展,但粗放式,只关注产品的量、规模,而忽视产品的质,生产中不注重技术、不注重创新的发展,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

  以联建科技为例,该公司联建科技在给苹果做产品代加工的时候,根据苹果销量增长前景扩大了其生产设备,但这些设备主要用于iPhone4s以前的款式,自去年苹果公司推出了屏幕要求更薄的iPhone5和iPhone6,联建科技的产品便无法适应,最终因其技术落后、良品率太低、成本太高被苹果剔除了供应商之列。

  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看来,中国制造的问题在于大而不强。“我们的机床占到世界的产量38%,但是我们高档的数控机床基本得靠进口。我们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是港口码头上高吨位起重机的钢丝绳得进口。我们的铝产量是世界第一,但是飞机上用的铝我们得进口。我们给每人每年平均做3套半衣服,但是这么大的出口服装基本上都是贴牌。 ”

  姚景源举例说,苹果手机相当一部分是在中国生产,“而我们每生产一部苹果手机,其中49%的利润被美国拿走了。日本拿走了30%多,韩国还拿走了百分之十几,剩下我们中国拿3.63%。 ”

  日前,工信部官网刊发题为“制造强国战略揭开新篇章”的文章,作为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工作述评之一。文章提出: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中国要在新的格局中胜出,唯有加快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

  “前后夹击”可谓当前中国制造的精准判断。一方面,一些东南亚国家正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凭借比中国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原本在华的外资企业转移产能,甚至有些中国本土企业也顺势在东南亚建厂;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商业成本的快速增加,原本在华生产的外资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这些国家还掌控大比例的高端制造业的技术和产能。

  中国制造的升级之道

  实际上,中国制造产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利润微薄不说,产品技术还跟不上市场发展。国内外有很多的现象表明,制造业企业不肯花资本去转型升级,就得面对倒闭的恶梦。

  在国内和国际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中国制造的下行压力确实不小。专家指出,虽然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有所衰减,但不必妄自菲薄,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我国正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制造业企业只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只要为制造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就能在未来抢占先机。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在新常态的经济态势下,创新才是经济结构改革的动力。

  他表示,“过去我们在国际化的分工中,基本上处在国际产业链的末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贴牌生产,赚微薄的辛苦费。现在我们要通过国际化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姚景源认为,低成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制造业想要在全球市场上拿到话语权,就要勇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从过去更多地依赖传统优势转变为新的优势,技术优势、科技优势、高素质劳动力优势,以及整个社会的综合配套优势,“只有在这些方面下工夫,才能在国际大品牌中看到更多的中国品牌。 ”姚景源说。

  实际上,中国制造提升的空间还是相当大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微博)最近到日本开年会归来写了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风靡网络,他提到中国的中产阶层到日本去买电饭煲、吹风机、马桶盖、保温杯、陶瓷菜刀等商品。这些听起来在“工业1.0”时代就已存在的商品为何能大卖特卖?因为它们更贴心、更好用:电饭煲能煮出粒粒晶莹的米饭,吹风机能让头发干爽且柔滑,甚至马桶盖都能让人如沐春风。

  吴晓波的文章并不是为了宣传电饭煲、马桶盖的,他更关注的是中国制造业该怎样面对转型困境。在他看来,“中国制造”所推行的、用“市场换技术”的后发战略已经失效了,只有力求技术上的创新,才能抓住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吴晓波在自己的文章中解析了中国制造业者目前所面临的痛苦:是成本优势的丧失;渠道优势的瓦解;“不变等死,变则找死”的转型恐惧。

  在吴晓波看来,从电饭煲到马桶盖,都归属于所谓的传统产业,但它们是否“日薄西山”、无利可图,完全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在这个意义上,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不过是靠着成本优势。陷入困境的制造业者,必须力求技术上的锐意创新,由量的扩展到质的突围,抓住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让理性消费的中坚力量——中产阶级能够不再越洋去买马桶盖,这才是“中国制造”的明天。

  李光斗也指出,中国制造升级要走品牌化发展路线。他认为,在现代,尤其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简单粗暴”的产品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制造企业要想发展下去,就要走品牌化路线,将产品做到极致。如何做到极致?只有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应用当下先进的制造新技术,诸如3D打印和机器人等,结合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来从成本上进一步削减,同时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到新的台阶。

  全要素生产效率包含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技术效率以及体制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内容,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量,还要注重质。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也就是对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让制造业进行品牌化的过程。中国制造要想化解目前的危机,唯有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而未来的中国制造,其内涵应更多体现的将是品牌和创新,从根本上提升产品质量,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同时加大先进制造方法的使用,不跟随时代的制造只能慢慢被淘汰。若还是一味的模仿和山寨,那么,或许中国制造的末路也不远了。

0
 
 
[ 新闻中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中心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保存本站桌面快捷方式 ↓   
百度 搜狗 有道 好搜 必应 雅虎 中国搜索 中搜综合 宜搜
会刊 5G展会之星 3G网站专家 中国自动化网 自动化设备网 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易达自动化设备 易达自动化淘宝店 易达自动化阿里店
中山坚美拉弯加工 中山新永丰铜铝业 中山市荣美线切割 昌达输送机 中山佳能电热电器 中山傅氏起重搬运 万邦企业管理咨询 蛋挞大王 坦洲坚美铝材门窗
坦洲镇展图拉弯厂 中山群协机械设备 驭龙输送机械配件 康瑞智能化科技 中山永信铝业公司 圣狮龙狮武术团 中山碧居智能装备 广东科舰知识产权 亚力菲自动化设备
伊特莱健康家居 行者法务机构 中山科创专利代理 中山市鑫发五金 奇异世界收藏品 诚信机械工程部 中山新创意五金 中山益盛精工制造
 
网站首页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19044893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