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测量采样部分1.1.1本设计的测量采样分为三个部分流经耦合线圈T1、电阻R1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B相、C相电流以类似方式采样。
RT1、电阻R4对温度进行采样,包括对开关温度和电容器温度的采样()。RT1的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得测量点的电压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电压:交流电压取样见。~380V经变压器T7变压和二极管V2~V5整流后,由R35、R36分压完成。
1.1.2测量预处理为把测量取样的模拟电压转变为数字信号送给单电源原理图片机进行处理,本系统采用抗干扰强、线性度高、传输简单的压频转换器U2CLM331)做模数转换。它将电压信号转变为一定频率的脉冲,直接送到单片机U1的T0口;由T0计该脉冲的个数,从而实现模数转换。
由于采样的参数较多,为节省资源,因而,采用模拟开关选择器件U3(4051),在单片机U1的控制下,使各模拟量依次通过压频转换器U2从而将所有的模拟量依次转换为脉冲量,送单片机进行处理。
1.1.3过流保护测量C相电流比较电路,比较信号送单片机U1的外部中断输入口;由中断程序来检测控制,从而对A、C相电流快速鉴别,提高过电流保护速度。
1.2控制部分1.2.1主控电路片机作为核心,利用AT89C2051的计数功能,将测量预处理得到的脉冲量转换为数字量,执行主控程序,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判断和决策,最后通过P3.7口输出高低电平来控制光耦U6的导通和截止,进而控制脉冲群产生电路是否向脉冲驱动电路提供脉冲,从而使晶闸管V16、V17导通或截止实现低压电力电容器的投退,同时发出信号给状态显示器(由L1~L4和电阻R27~R30组成)反映开关的运行状态。
为了保证AT89C2051运行的可靠性,本系统采用X25045作为看门狗。当单片机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看门狗电路发出复位信号,使单片机复位。
1.2.2脉冲群产生电路本系统采用一组晶闸管作为控制器件来控制A、B、C三相的低压电力电容器的投退。由单片机输出的控制信号直接控制晶闸管的通断很难,且不可靠,因而采用NE555触发器产生一组用于触发晶闸管的脉冲群脉冲群的有无由单片机U1通过光耦U6来控制。1.2.3脉冲驱动电路成。T5为脉冲变压器,经过其处理的脉冲控制晶闸管V16、V17导通或截止,晶闸管V16、V17串入A、B相间的低压电力电容器回路中,从而控制低压电力电容器的投运或退运。二极管V12、V13、V14、V15和电阻R18、R19组成晶闸管保护电路,通过光耦U7控制T5的输入端,使晶闸管在低电压下工作,避免过大的电流冲击。控制A、C相间的低压电力电容器和B、C相间的低压电力电容器的原理类同,不再赘述。
1.3电源部分5V直流电。
其中主要元器件为滤波器T6、变压器T7、整流桥堆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稳压电源是否向工作器件供电,进而控制本系统的投运和退运。它分为控制输入端和手控端。
当本系统受控于上级自控系统时,上级自控系统可容易地通过控制输入端控制本系统的电源,即当在控制输入端提供一定的电压后,光耦V6导通、V7导通,从而本系统得电而投运,否则不得电而退运。当本系统独立运行时,可通过手控开关的合与分来控制V7的导通和截止,实现系统的投运和退运。
2软件设计本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包含7个部分:系统初始化(内部寄存器清零,T0、T1初始化和中断初始化等)、复位看门狗、计算电压判过载、计算电流检测三相平衡、计算温度判过温、判断电流过载、保护报警等。流程图见。
软件设计流程图对晶闸管的控制是本软件设计中的关键。频繁较大的冲击电流会缩短其寿命,为了延长晶闸管的使用时间,避免在一个电压值点频繁开关,使电压从过载到不过载有一幅度。另外,由于投退电容器过程对线路电压有影响,所以在投退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电压值点。
首先判断电压是否测完,若没有,继续测量;否则,开始电压判断。先检查电压是否有上一次过载标志,若有,如要清电压过载标志必须使测量值小于某设定值,否则始终置位电压过载标志。若没有,则要判断电容器的运行状态,从而实现对电容器投退的合理针对传感器的信号特点,选择单端或双端差分输入;处理好温漂与噪声的抑制问题;精心布线、布局和焊接。
(郁红编写)(上接第57页)现,同时将实时处理能力和控制器的外设功能集于一身,为开发体积小,具有智能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
差分输入微伏信号的精密放大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