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背景多氯联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而曾一度被广泛用作电力电容器的浸渍剂,但后来发现其对人和环境的危害极大,国际上己于上世纪70年代禁止生产和使用多氯联苯电力电容器,并逐步处理这些含多氯联苯的电力电容器。原沈阳环境科学研究所承建的危险废物焚烧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热解一氧化焚烧技术及组合式尾气深度净化技术处理多氯联苯废物,解决我国多氯联苯的污染问题。本套预处理装置是该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2设计原则为确保多氯联苯电力电容器焚烧过程的顺利进行,该预处理装置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原则:被焚烧废物不能卡在料斗或窑口处。
保证废物在窑内的均匀分布,降低回转窑内耐火材料的磨损。
便于废渣、废液、废气的处理,缩短焚烧时间。
在此原则的基础上,具体确定了如下设计指标:处理速度为11kg/min,大电容器7min处理1个,小电容器2min处理1个。处理后的电容器切割间距100mm,头部比瓷瓶略长,尾部小于100mm.处理电容器的最大轮郭尺寸920mmX400mmX180mm,最小轮郭尺寸600mmX400mm X110mm.处理电容器金属外壳最大厚度3mm.电容器的最大重量73kg,最小重量20kg.电气采用单机单控及集中控制方式,单台设备设有紧急情况紧急停车装置。剪切设备刀具材料(刀头)的性能应等于或优于T8的各项指标。
3设计依据原沈阳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实用新型专利一多氯联苯电力电容器切割装置(专利号96115449.7),是本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它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固接滑轨,两滑轨之间滑动连接主切刀,主切刀上端与液压推杆相连,滑轨上主切刀主工作面一侧和工作台相应位置固定有辅切刀,辅切刀平面与主切刀主工作面呈间隙配合。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破碎速度快,耗能低,无噪音,且破碎效果好的装置。
4电力电容器的切割试验4.1试验设备多氯联苯电力电容器切割装置,测力计,动作筒等。
42试验材料选择了产自日本进口的废电力电容器进行试验,这种电容器外壳钢材和里面的芯子材质都比国产的电力电容器的外壳和里面芯子的材质难切割;电容器里面的芯子的排列方式也与国产的不同,不利于切割;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43试验流程ffH切M装置丨H电力电容播B1试氇44试验结果通过试验,测得的最大载荷为61kN;此时切割刀将试验件切成两段,断口两边很平整,上下边略有弯曲,弯曲高度在10mm左右。
此外,通过试验对刀具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合理的改动,确定了一个最佳角度,使主切割力降低了近十倍。从而降低了整套装置的造价。
5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目前,国内固体废物处理方面几乎没有专门的设备可供选择在征集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垃圾处理设备的成功经验,主要运用筛分、磁选等技术;确定了多氯联苯电力电容器焚烧系统预处理装置工程设计方案。
6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的设计、选择61工艺流程该套预处理系统主要由前面提到的切割装置和活动斜板、分离转筒、除铁器、粉碎机、输送带等组成。工艺流程如所示。
在切割装置和分离转筒之间有一个活动斜板。
活动斜板通过一定控制,能把切割下来带瓷瓶的电容器头部与其他被切割部分相分离。带瓷瓶的电容器头部直接进入焚烧装置中处理。
工艺流程其他被切割部分全部进入分离转筒。分离转筒一直以一定转速转动,将其他被切割部分搅动,使纸箔与铁皮分离。
分离的纸箔和铁皮通过输送带输送。除铁器安装在输送带的上方,将铁料从带上吸住,然后通过其他输送带输送到焚烧装置中。
己经除铁的纸箔经输送带输送到粉碎机中,粉碎后经输送带输到焚烧装置中。
6.2主要设备的设计和选择6.2.1活动斜板的设计活动斜板的一端铰接在切割装置上,活动斜板由一个液压缸驱动,液压缸通过电气装置自动控制。
6.2.2分离转筒的设计分离转筒的工作原理与水泥回转窑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整个转筒倾斜安装,角度可调;由电动机驱动,通过减速机和开式齿轮传动,实现低速转动;转筒内有上扬装置。6.2.3除铁器的选择除铁器为电磁除铁器。
金属壳被吸到除铁器上以后,由除铁器上的传送带输送到入炉输送带上,然后进入焚烧炉。
6.2.4粉碎机的选择因为进入破碎机的纸和铝箔不属于脆性原料,且块也不是很大;所以选辊式破碎机,不需要专门的给料装置。
7特点与讨论该系统采用液压传动,使整套工程设计具有简单、切割力大、适应范围广,噪声低的特点。
某一设备在控制过程中若出现故障停机,全线应先将故障机前的设备停机并延时后,再将故障机后的设备逐步停机。
在处理含多氯联苯电力电容器的过程中,有含多氯联苯的液体外溢,故整套装置的底部设有专门的回收系统,防止其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