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政策下,高铁走出去被寄予厚望。然而,中国近日接连错失墨西哥、泰国两张高铁大单,给大家敲响了一记警钟。未来在新马高铁、美国加州高铁等项目上,中国也将面临日本、欧洲等竞争对手。中国高铁缘何错失泰国订单?中国高铁该如何才能以此为鉴在后来的这些项目中脱颖而出?
泰国首条高铁之所以决定采用日本新干线系统,如抛开政治因素不论,以技术、经济因素讨论的话,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是中国高铁的声誉,还达不到泰国的高要求。不少国人对泰国的印象可能更多集中于泰国菜、泰式按摩、旅游,但实际上泰国的制造业实力也很雄厚,其电子产品在东盟国家的受欢迎程度,仅低于日本,而高于中国,甚至有东盟的德国美誉。在这种技术崇拜的心理下,加上,日本新干线系统标榜有50年的安全运营经营,促使泰国更倾向于日本的产品和技术。
二是日本给泰国高铁提供了更加便宜的贷款利率,台湾媒体《商业周刊》报道称日本提供的贷款利率是不到2%,而其他国家的贷款利率普遍高于2%,在逾100亿美元的高铁项目中,利率即使相差0.5个百分点,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另外,由于中国高铁此前提出的预算,和其他国家的预算相差无几,成本未如外界想象中的低,因此日本最终以价低质高获胜。
三是中国的核心技术优势目前仍不明显。中国高铁技术最初师法日本新干线系统、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等,如今中国高铁的核心技术虽已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但在不少外国政府看来,中国的这些核心技术可能是改良版,且只有不到10年历史,相对年轻,相比日法德高铁动辄数十年的历史,外国政府也相信中国人常说的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句话。
四是中国高铁走出去尚不能在商言商。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期间,应该大大方方、直截了当地告诉投资所在国的政府、民众,中国的企业过来投资,就是在商言商,合法经营、追求盈利。然而中国企业,包括我们引以为傲的高铁,走出去总是背负为国争光、输出技术、输出产能等包袱,容易患得患失,不但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质疑背后动机,也常遭沿线国家利用中国的顾虑提出各种不合理要求,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沿线国家就另作他选。
此外也不能忽视,日本在国际媒体的宣传上,强调的是50年经验、50年安全运营,有针对中国高铁年轻、曾经发生过事故之嫌,对此,中国高铁在海外宣传上如何接招,如何宣传,有不少改进的空间。这也提醒我们,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无论是中国高铁要走出去,还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在提升自身的质量、技术,进一步寻求降低贷款利率、项目建造成本的空间之外,也要以极大的耐心进行长期的宣传部署,打造中国产品的可靠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