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招商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情动态 » 正文

苏宁创业侧记:放弃“跃进”,舍“热”求“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25  作者:本站
核心提示:如今,几乎没有哪个消费者不知道苏宁:作为当今中国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这家企业每天都在连接着产业链的两端:供应商与消费者,将数以亿计的电器、百货、日用品、图书乃至虚

  如今,几乎没有哪个消费者不知道“苏宁”:作为当今中国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这家企业每天都在连接着产业链的两端:供应商与消费者,将数以亿计的电器、百货、日用品、图书乃至虚拟产品等商品送入千家万户,创造着财富奇迹。

  追溯苏宁创业源头,不难知道它当初是从专营空调起步的:在1990年12月26日,苏宁云商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近东在南京市江苏路与宁海路的交汇处开出了一家不足200平米的空调专营店。当然,大多数人对于苏宁为何选择经营空调了解不多,其实这背后有着一段“舍‘热’求‘冷’”的故事。

  创业者们都明白,如何选择行业切入点是关键。苏宁1990年创业的时候,最热门也最赚钱的商品是家用电器,当时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供不应求。进入20世纪90年代,80年代中国人居家生活的四大件消费品—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已变得平易近人,千元级的“新大四件”—彩电、冰箱、洗衣机、音响开始取代这百元级的“老大四件”。眼瞅着这些家电流水似的向普通家庭涌去,很多创业者都想尽办法去分一杯羹。但是苏宁专营的却是那时还属于奢侈品的空调。

  其实,回到当初起点,以那时候的眼光看待当时的事物,我们就不难发现张近东当时的选择和任何创业者的选择并无二致——机遇和努力。当时,苏宁就不希望卖彩电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苏宁想不想卖,而在于苏宁有没有机会卖。张近东坦言:“我非常非常希望有彩电能够给我卖,但彩电当时很紧张,买彩电要凭票,国内彩电销售都走国有商业主渠道,进口彩电要凭海外关系。”

  虽说都是家电产品,但空调和彩电在当时对于商业企业来说,其商品价值是有很大差异的。政府经济主管部门针对彩电要专门印制彩电票,而空调由于价格昂贵、用电量大,无论是一次性投入,还是长期使用,远远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属于专控的设备采购范畴和奢侈品消费,大众消费者“敬而远之”,市场狭小,因此购买不需要空调票。彩电票、粮票、肉票、布票、油票、煤票、烟票、蔬菜票等,是商品短缺时代的必然产物。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票证制度,是特定历史时期计划经济的产物。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彩电票、粮票、肉票等只是一种遥远的传说,他们难以理解票证对于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更难以理解票证对于企业意味着什么。

  彩电票由彩电厂家、行业主管单位(如电子工业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如冶金机电局)等印发,每张彩电票上写着“××(型号)彩电一台”字样,加盖公章后,持票人凭彩电票就可以在商场、厂家买到彩电。当时一台17英寸彩电出厂价为1350元,而市场售价上涨到2700元。即便如此,人们仍然难以买到彩电,彩电市场是有价无票。当时一些年轻人为了等到一张彩电票,婚期都可以推后。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1993年才结束。1993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十五条关于国家实计划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导致曾经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票证终于“寿终正寝”,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此时,已经是苏宁创业两年多之后的事情了。

  有一句老话是这么说的:环境是人创造的,但它反过来又会制约人。很多事情不是个体能够凭自己的意愿所能改变的,尤其是彼时的大环境。所以,“存在虽然不一定合理,但存在一定是有原因的。”

  张近东在创业的时候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当时家电尚处于垄断时期,我们是个体户,哪有资格来卖彩电?我们倒是可以卖进口彩电,但进口彩电大多靠走私。难道我们也去走私吗?这不可能。所以,在当时的背景、环境约束下,我们想卖彩电也没有这个条件,这绝不是说我们清高,所以不去凑热闹。”

  也就是说,苏宁当时选择“非主流”的空调,主要是受到当时的市场条件和张近东个人社会关系以及财力的制约,是“不得已”的。但这并不是说,张近东是被动选择。他之所以主动选择空调而非进入其他行业,是因为他对空调市场未来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洞察和判断。

  苏宁当年选择卖空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断定了南京这么热,空调肯定会有人要。但是关于这个市场的前景,苏宁人也无法预见到中国经济随后这么短时间内就会发展成这样,这在当时是根本不敢想象的。当时南京有很多有钱人能消费得起,但他们还不了解空调,需要苏宁引导、满足他们的需求,然后提供给他们解决方式。

  老子说:“大道至简。”就是说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南京夏天这么热,有人需要空调,我们就卖空调”,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正迎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满足需求。所谓市场营销,即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行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需求是对有能力购买且愿意购买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当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有一种强烈的渴求,而现成的产品或服务却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时,企业的机会就来了,提供有效的商品或服务来满足这些需求。创业关键的一点在于找准市场定位,满足需求。

  南京、武汉、重庆及南昌被称为中国长江流域的传统“四大火炉城市”。从历史气象资料分析,这四座城市夏季高温天气多,夜间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按照资料统计,南京城夏季35℃以上高温天气平均每年19.3天,37℃以上高温天气平均每年4.5天;夜间最低气温在28℃以上的,平均每年13.2天,30℃以上的平均每年1.9天。南京人有一句“夏九九”民谚:“扇子勿离手,出汗如出浴。”这样的高温天气,决定了空调的市场需求。

  发现市场需求,并不代表就找到了能为我所用的市场机会。当时空调市场推广面临几个难题:其一,空调是一个新的品类,市场认知度低;其二,价格高,一般的工薪阶层没有消费能力;其三,如何组织货源,如果没有稳定的货源,就只能眼看着市场机会溜走。

  张近东认为,前两个难题容易解决,只要加大营销的力度,以南京偌大的城市,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足可以让空调市场达到一定的规模。然而,第三个难题却让张近东颇费思量:南京人需要空调,但空调货源何处可寻呢?

  当时,春兰在中国的空调业务做得最大。而春兰是江苏的企业,南京是江苏的省会,它走出市场的第一站应该是南京这个省会城市,只要能与春兰合作,就不愁满足不了南京有钱人的空调需求。其实在创立苏宁之前,张近东早就开始接触空调业务了。他还亲自到江苏泰州春兰厂家参观过。正是在这次专门的参观过程中,双方敲下了经销合作的意向。

  事实上,和春兰的合作,苏宁还扮演了春兰空调在南京的经营中心的角色。在创业当天,“苏宁交家电”的公司名字边还挂着另外一个牌子—“春兰空调南京经营部”。这种今日看来太普遍的专卖专营,在当时尚属首例,换句话说,苏宁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商业形态—家电专营模式。此后,这种模式一度成为家电行业的流行模式。

  有了和春兰合作的样板效应,很快,苏宁和松下、三洋、三菱、华宝等一线品牌纷纷取得了合作。自此,苏宁完成了“发现潜在需求,寻找市场机会,满足客户需求”的创业三部曲,也成功实现了“以空调为切入点,成功进入家电行业”的夙愿。

0
 
 
[ 新闻中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中心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保存本站桌面快捷方式 ↓   
百度 搜狗 有道 好搜 必应 雅虎 中国搜索 中搜综合 宜搜
会刊 5G展会之星 3G网站专家 中国自动化网 自动化设备网 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易达自动化设备 易达自动化淘宝店 易达自动化阿里店
中山坚美拉弯加工 中山新永丰铜铝业 中山市荣美线切割 昌达输送机 中山佳能电热电器 中山傅氏起重搬运 万邦企业管理咨询 蛋挞大王 坦洲坚美铝材门窗
坦洲镇展图拉弯厂 中山群协机械设备 驭龙输送机械配件 康瑞智能化科技 中山永信铝业公司 圣狮龙狮武术团 中山碧居智能装备 广东科舰知识产权 亚力菲自动化设备
伊特莱健康家居 行者法务机构 中山科创专利代理 中山市鑫发五金 奇异世界收藏品 诚信机械工程部 中山新创意五金 中山益盛精工制造
 
网站首页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19044893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