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招商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专访 » 正文

“中国制造2025”战略思路浮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13  作者:本站
核心提示:被视作推动中国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即将发布实施,相关战略思路也逐步清晰。 即将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通过创新引领、智能转型、强化基础、

  被视作推动中国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即将发布实施,相关战略思路也逐步清晰。

  即将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通过“创新引领、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实现向创新设计与中国创造的跨越,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

  不仅要继续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更需要鼓励自主原创、创新设计,突破基础、核心技术,促进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创造引领世界的产品、工艺技术与装备、经营服务新业态,创造著名的跨国企业和国际著名的品牌。

  在近日召开的2015中国(浙商)创新设计高峰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对外详细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思路。

  一位接近工信部的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中国制造2025”将明确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来解决中国制造业的高端技术、核心技术薄弱等问题,主要形式是由政府主导,在现有的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的基础上,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产业联盟来推动。

  具体到对重大工程的分类,主要是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转型、基础建设工程、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五大类。预计在“中国制造2025”正式对外颁布之后,将迅速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网络成为中国创造 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

  正是这个会议透露了“中国制造2025”的10大领域,并提出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此后则透露,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制造业强国的建设,这里面包括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制定“1+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

  在具体产业上,路甬祥透露,今天和未来的设计研发、制造服务、经营管理等不仅处于物理环境中,同时还处于全球信息网络环境之中,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人文艺术、生态环境等信息知识大数据成为最有价值的创新资源;全球宽带网络、智能交通物流、云计算、云存储等成为创新设计与中国创造最重要、最关键的基础设施。

  未来,中国将发展绿色智能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和经营服务新体系,创新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生物产业。将致力设计创造:超常结构功能材料,绿色可再生环境友好的材料,纳米和低维结构功能材料,生物医药和仿生材料,具有自我感知调控、补偿修复功能的智能材料等。

  将设计创造节能环保产品和装备、清洁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建设安全、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将设计创造多样的增材与减材,绿色低碳、精准成型、符合改革等先进工艺。

  设计创造更加便捷、舒适清洁的运载工具,创新发展高速公路、轨道交通、陆海空交融的物流体系。将设计创造全球智能宽带,安全可靠、共创分享、多样普惠的大数据、云计算、云储存和云服务等信息系统。

  将发挥制度优势,军民融合、自主设计创造公共与国防安全先进装备和基础设施,抢占信息网络、空间海洋安全的战略制高点。未来空间、海洋、生物、地球,运载物流、材料化工、清洁能源、生物医学、微纳系统等超常环境、超常功能、超常尺度技术等将成为创新创造的新领域。

  “目前中国很多企业 以跟踪模仿为主”

  全程参与规划起草的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此前曾表示,“我国制造业强国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2045年中国制造业可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在路甬祥看来,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有220多种大宗工业产品的产销量已经列世界之首,中国已经是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举世公认的制造大国。

  “我们的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天河一号、高铁成网、海洋钻机等标志着我国工程技术和产业创新能力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华为、阿里巴巴、联想、华大、小米、大疆等一批创新引领企业举世瞩目。”路甬祥说。

  但是,路甬祥认为,就整体而言,中国发展的方式依然粗放,高速发展依靠要素投入、低劳动成本,还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由于低价竞争、结构趋同、盲目发展,落后产能严重过剩。随着要素成本上升,制造业利润很微薄,创新投入乏力,竞争力下滑,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濒临亏损。

  此外,中国的创新创造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薄弱,许多企业还是以OEM(代工生产)等跟踪模仿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核心技术缺失,更缺少自主设计创造引领世界的产品,工艺技术装备、经营服务新业态、缺少著名跨国企业和国际品牌。

  在路甬祥看来,信息网络、清洁能源、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绿色交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飞天海洋等领域,正面临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成为带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支柱。

0
 
 
[ 新闻中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中心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保存本站桌面快捷方式 ↓   
百度 搜狗 有道 好搜 必应 雅虎 中国搜索 中搜综合 宜搜
会刊 5G展会之星 3G网站专家 中国自动化网 自动化设备网 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易达自动化设备 易达自动化淘宝店 易达自动化阿里店
中山坚美拉弯加工 中山新永丰铜铝业 中山市荣美线切割 昌达输送机 中山佳能电热电器 中山傅氏起重搬运 万邦企业管理咨询 蛋挞大王 坦洲坚美铝材门窗
坦洲镇展图拉弯厂 中山群协机械设备 驭龙输送机械配件 康瑞智能化科技 中山永信铝业公司 圣狮龙狮武术团 中山碧居智能装备 广东科舰知识产权 亚力菲自动化设备
伊特莱健康家居 行者法务机构 中山科创专利代理 中山市鑫发五金 奇异世界收藏品 诚信机械工程部 中山新创意五金 中山益盛精工制造
 
网站首页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19044893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