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招商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如何把“互联网+”到工业领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11  作者:本站
核心提示:用30年时间使中国制造业迈入全球第一方阵,这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目的。为此必须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始终依靠创新驱动,推广智能制造,做大互联网

  用30年时间使中国制造业迈入全球第一方阵,这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目的。为此必须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始终依靠创新驱动,推广智能制造,做大“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呼之欲出,其“点将”的10大领域不仅已成为股市关注的热点,也令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升级的方向更为清晰。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不管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不管是夯实工业基础还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领域发展,让中国10年内迈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智能制造

  造什么怎么造

  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美国、德国等制造强国纷纷提出了制造业升级的思路和规划。而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苗圩说。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熊群力认为,智能制造包括生产装备、生产线和生产组织的智能,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制造活动各个环节。“首先要计算机化,然后要可联网,两者缺一不可。”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总结说。

  目前,中国智能制造已具备一定基础。经过“两化”融合试点示范等探索,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已快速提高,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已达54%。机器人应用也从汽车行业为主,走向电子信息业、纺织业等多个工业行业。

  “机器人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终端和载体,但机器人也要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结合,能感知能反馈,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元器件高级专家施进浩表示。

  苗圩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我们,有些数控系统和工业机器人,只是按人设定的程序作业,并没有人工智能。所以出现过有人在修理机器人的时候,因为忘记关闭电源而被伤害。中国在高端传感器、重大操作系统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

  工信部日前通知,今年将启动超过3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到2017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赛迪顾问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王镓垠表示,智能制造对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要求非常高,而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需要通过试点慢慢推广智能制造。

  “互联网+”

  加什么怎么加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改造提升中国制造业。

  “这不是把互联网与制造业简单相加。”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强调,而是要发挥“乘”法的效果,让互联网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来优化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投资方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等。周宏仁则强调,“互联网+”要想加的行业必须要数字化,要有基础信息系统,才能被“加进来”。

  目前,我国物联网部分关键技术全球领先,移动互联网应用站在世界前列,以4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正重塑世界行业格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发优势为智能制造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两者的融合却远远不够。

  对此,曙光公司总裁历军举例说,德国一家企业接受哈雷摩托车的定制化订单,在完成线上支付后,24小时内一辆价值10万美元的哈雷摩托就能配送到用户家门口。而中国的摩托车企业却几乎不能实现在线定制。“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不够。一旦结合起来,很快就能实现附加值增加,大大提升竞争力。”历军说,曙光公司日前宣布要构建覆盖全国的信息化、大数据管理服务网络,完成了向“云计算+大数据”的第三次转型,也正是看准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中国互联网发展有着人口红利的优势。”龚晓峰认为,与德国相比,中国制造业基础虽弱,但互联网应用和创新却更有优势,要利用中国市场多层次、规模大的特点,加快互联网技术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振兴中国制造业。

  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表示,下一步的关键是要把“互联网+”到工业领域,构建工业互联网。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还有很大空间。

  创新驱动

  创什么怎么创

  业界公认,目前美国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英法韩处于第三方阵。“中国要用10年的时间进入第二方阵,并用30年争取迈入第一方阵。”苗圩说。

  内部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国制造业,要追赶上同在升级的“德国工业4.0”,可谓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虽然中国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其中来自三资企业占比较高,真正自主创新的较少。”龚晓峰表示,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年来更为关注终端产品,而忽视了制造业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领域的创新力和保障力,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受制于人。

  对此,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要健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重大科技专项和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升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企业创新能力。把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变成先进制造基础工艺技术。

  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更加突出创新驱动的原因。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表示,规划始终把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要通过创新缩短在高端领域与国际的差距。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认为,要让国际名牌更好地“走进来”,推动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让中国制造企业对标国际名牌,从而在质量、技术和服务上全面提升。

  “加速积累是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唯一路径,最终仍是要落在提升质量、打造品牌上。”龚晓峰说。

0
 
 
[ 新闻中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中心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     保存本站桌面快捷方式 ↓   
百度 搜狗 有道 好搜 必应 雅虎 中国搜索 中搜综合 宜搜
会刊 5G展会之星 3G网站专家 中国自动化网 自动化设备网 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易达自动化设备 易达自动化淘宝店 易达自动化阿里店
中山坚美拉弯加工 中山新永丰铜铝业 中山市荣美线切割 昌达输送机 中山佳能电热电器 中山傅氏起重搬运 万邦企业管理咨询 蛋挞大王 坦洲坚美铝材门窗
坦洲镇展图拉弯厂 中山群协机械设备 驭龙输送机械配件 康瑞智能化科技 中山永信铝业公司 圣狮龙狮武术团 中山碧居智能装备 广东科舰知识产权 亚力菲自动化设备
伊特莱健康家居 行者法务机构 中山科创专利代理 中山市鑫发五金 奇异世界收藏品 诚信机械工程部 中山新创意五金 中山益盛精工制造
 
网站首页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19044893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