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肥降价在所难免。随着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实施,各厂商各施所能,扩大销售,使市场竞争加剧。有些化肥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不惜调低价格,以价格开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使该地区的肥料供大于求,价格一降再降。另外,一些小化肥以“直销”的名义随意出售化肥,为了眼前的利益,大打价格战。还有一些个体经营者通过各种手段直接从厂家进货,而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出售,谋取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化肥的供应方式由原来的“一主两辅”改变为代销社农资公司、化肥生产企业和农业“三站”式经营渠道联合进行,从而使一些农业“三站”利用化肥经营的权利,以低于供销社的价格出售化肥,恶化了化肥市场的无序竞争。
我国取消了国产化肥的统配计划,实行生产、流通、农业三条渠道为主体的流通体制,为化肥企业走向市场创造了条件。但一些无证经营的个人或团体却绞尽脑汁,利用这一契机,钻政策空子,以低廉的价格向农民推销伪劣化肥,谋取暴利;一些乡镇复合肥厂、磷肥厂生产的化肥根本不符合国家标准,但它们分布广泛,又地处农村,而且价格比同类产品价格低,对农民的诱惑较大,容易使农民上当受骗;更有甚者,部分有化肥经营权的业主竟然以欺骗的手段推销“三无”产品。